Nitsch和杨少斌联展

展览时间:2006年4月11日 - 2006年6月11日

开幕酒会:2006年4月9日 下午3点 - 6点

展览地点:空白空间

在北京空白空间的展览是Hermann Nitsch的作品首次在中国展出,他的创作理念显露在其作品中。展览以绘画、“泼彩画”、录像、照片以及遗物的形式,全面的展现了Nitsch以“纵欲神秘戏剧”为题材的作品。杨少斌出生于1963年,是一位生活在中国北京的画家。在他2004年出版的画册中,刊登了Francis Bacon 和Arnulf Rainer等以不同方式与形式对他产生过影响的艺术家的作品,Hermann Nitsch在1998 “六日戏剧” 中展出的一张身体敞开、被钉在十字架上的牛和一个绑在牛身上的人的照片也出现在这本画册中。杨少斌通过这些图片展示了自己的中心主题:个人暴力与对人类 “同情”之间的紧张关系。1983年,这位画家、雕塑家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院”后,当过警察,后来“跳槽”,1991年,搬到北京圆明园艺术家村。 1993年,杨少斌在北京友谊宾馆—外宾居住的大楼,举办了他的第一个画展。1999年,Harald Szeemann曾邀请杨少斌参加“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Hermann Nitsch也是Szeemann在“ 第四届卡塞尔文献展”中的参展艺术家之一。杨少斌曾经为形成一个自己的风格而几经波折,为了抗拒“玩世现实主义”,他曾尝试向“玩世现实主义者”靠拢,后来,他又将自然表现主义风格强加给自己,90年代末期,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绘画理念。他的笔触变得粗犷,就像是打在亚麻布上一样,在血红色的油画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色彩的涌动,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了Nitsch的泼彩画。杨少斌的画作变得较为平面化,他将其单色调作品的画面背景画得密不透风,不给画面留下丝毫空间。作为一名中国画家,杨少斌是第一个不再围绕中国的“国家问题”打转的画家,他的作品就像绘画语言一样无所不包。在展览中,杨少斌的七幅大中型油画以及一件雕塑作品将被展出,这些作品主题有一部分是直接取材于Hermann Nitsch的作品。通过Hermann Nitsch 杨少斌作品展,ALEXANDER OCHS很好地延续了2002年在上海开始的“欧亚对话”的系列展览:继Jörg Immendorff 方力钧(2002年)之后;A.R. Penck 吕胜中 (2004) und Franz Gertsch / Fang Lijun (2005)。现在是1938年出生的奥地利艺术家Hermann Nitsch与现年42岁的杨少斌的相遇。这次展览是由奥地利驻中国大使史伟先生、维也纳路德维希基金会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Edelbert Köb教授主持开幕仪式。Hermann Nitsch教授接受中央美院副院长谭平教授的邀请,将在4月6日19:30向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Edelbert Köb教授将于4月11日19:30在此做一个关于维也纳路德维希基金会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讲座。Hermann Nitsch 杨少斌作品展得到了奥地利共和国文化部以及宝马公司的支持。届时会出版两本画册,画册中会刊登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的策展人Dr.Britta Schmitz,柏林艺术评论家Sebastian Preuss的文章以及画廊主持人ALEXANDER OCHS的引言。